本文转自:广西日报
广西云-广西日报记者 姜界峰 实习生 姜敏思
广西云-广西日报记者 姜界峰 实习生 姜敏思
广西蓝星大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,机器轰鸣与学徒的讨论声交织。年轻学徒黄梦翔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化工生产设备,他的师傅——广西工业技师学院老师陈鑫在一旁“手把手”地悉心指导。“通过学校的‘送技上门’,既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节奏,又能学到最前沿的技术。这感觉就像,我又重返学校当起了学徒。”黄梦翔说。
企业新型学徒制并非新鲜事物。何为企业新型学徒制?人社部门工作人员解释,其是企业引入技工院校(其他职业院校)或职业培训机构合作,采取“招工即招生、入企即入校、企校双师联合培养”的方式培养新入职人员及转岗员工,从而实现促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、壮大发展产业工人队伍、推动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的目的。
近年来,区内技工院校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生动实践,成为广西在技能人才培养领域创新探索的缩影。
2018年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财政部共同印发《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》发布,全国各省、市、自治区积极推进该项工作。柳州、百色等区内城市已先行先试。近年来,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技能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,这一制度在八桂大地上焕发出全新活力。
“以前总担心学历不够用,现在有了技能,心里更有底气了。”在广西田东锦鑫化工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,28岁的工程师马京兰熟练地晃动着烧杯。谁能想到,5年前刚踏入职场的她,还在为职业发展迷茫不已。
2020年,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与公司合作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,照亮了马京兰前行的道路。
当时,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与公司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,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指导教师组成“双导师”团队。校企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制的“校企共育、工学交替”模式,将课堂直接搬到车间,不仅让技能培训紧密贴合实际需求,还显著缩短了员工的适应期。“30%为理论课,70%为技能训练。考虑到化工生产的高危性,培训多采用虚拟仿真系统进行,学员毕业后可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。”田东锦鑫化工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韦丽斯介绍。
“入企即入校,学徒从开班第一天起,我们就聚焦学员的技能提升,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,助力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。”广西工业技师学院院长莫创才表示。作为自治区第一批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试点单位,自2018年起,学校借助该培训模式,累计为企业培养超过5000名中高级技能人才。
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数据显示,2024年以来,广西累计开展“企业新型学徒制”培训4589人次,广泛涉及制造业、信息技术、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。
例如,广西商业技师学院、广西科技商贸技师学院、广西商贸技师学院等众多技工院校均积极开展该项工作。
“刚进公司时,我时常为学历不足和就业前景感到焦虑”,方盛车桥公司(柳州)有限公司学员韦汉喜感慨,“但通过广西机电技师学院与公司组织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,我不仅掌握了扎实的技能,并成长为装配车间金牌技术能手,对未来充满信心。”
广西商贸技师学院院长宋成多则表示,通过类似“工学交替”的校企深度合作,员工不仅摆脱了学历和就业的“双焦虑”,获得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。
“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广西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。”7月22日,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建处负责人表示,通过政府引导、企业为主、院校参与的协同模式,将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,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就业机会,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。
大圣配资-大圣配资官网-配资实力股票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